经过历时一年的研发应用,由省标准化研究院开展的“基于监督抽查的电线电缆质量状况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验收,建成省电线电缆质量状况分析平台,编制完成《省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及质量分析报告》,实现了对全省线缆行业的靶向式精准监管、风险预警以及对企业发展的专业引导功能,在国内尚属首创,为“互联网+监管”提供了又一成功范例。 电线电缆行业是我国最大基础配套制造业,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省作为线多家,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大而不强,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监管部门如何快速、动态地掌握企业及产品质量状况,实现以监督抽查为切入点的质量监管方式创新,提升监管效能?企业如何精确定位自身行业地位,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一系列问题都指向了同一个需求:树立标靶——建立质量动态分析平台,通过风险预警式分析,让监管部门找准智能监管、宏观调控和制定政策的方向目标;为企业提供行业规模和发展状况“总览图”,明晰所处行业水平,投资创新,优化结构转型升级。2011年~2015年1944条国家级和省级监督抽查检验报告、45713条检验项目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大数据支持。 “目前研究领域不乏对全国或我省线缆行业的分析研究,但多为以投资为目的的市场分析。我们的课题研究实现了监督抽查的精准检测,靶向式监管将引领、倒逼企业实现产品质量提升和生产技术创新。”该院院长苏永谦介绍。 横向上分类分析不同规模企业质量问题,对风险地区、项目进行预警,找准产业提升突破口。纵向上分析生产企业产量、销量以及产品结构类型情况,发现过剩企业、过剩产品种类等问题,明确行业去产能和创新方向。同时也为社会用户集中了解线缆产品质量状况提供一份快捷、公开的“导览图”。 “项目研究在宏观调控、企业微观运营、市场规范运行3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课题组负责人陈玉刚说。 从宏观调控角度来看,靶向式监督抽查以最大限度发现不合格产品和安全隐患为导向,《省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及质量分析报告》通过深入剖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科学确定监督抽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检验项目,有效使用监督抽查经费提供了决策参考,提高了监督抽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地方可根据行业状况分析出台政策引导企业调结构、促转型,提升行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水平,进而带动相关产业链加入“制造”浪潮。 从企业微观运营角度来看,不同规模、不同产品侧重企业均可从课题研究中找准自身定位,引导企业发现短板、改进技术、提质增效、确定发展方向。 从市场规范运行角度来看,企业可通过权威分析结论验证自身产品质量状况,改善线缆买卖市场信息不对称,解决行业低价竞标问题。 “基于监督抽查的电线电缆质量状况研究与应用”项目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不但为质监部门科学监管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也可依托平台兼容性,通过线缆行业取得的成效复制典型经验,将研究思、分析方法推广应用至钢铁、纺织、建材、化工等省其他主导产业,实现以点带面、以新破局。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