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与你说一个关于《山村·小河·月亮》的故事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1-8 16:17:10 人气: 标签:与月亮相关的故事

  与传统的花灯不一样,《山村·小河·月亮》属于近现代花灯。传统的花灯是小戏,这部戏是大型剧目、新编花灯剧。从表演的形式来看,整个剧目回到了花灯的原始、传统形态,但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既传统,又现代。这部戏以茶马古道名镇密祉和马帮文化为背景,演绎了弥渡的本土故事。它一味追求不接地气的“高大上”,反而选择了质朴的“小清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保持了弥渡特色。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在深山。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郎啊!郎!郎!就像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7月23日晚,“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耳熟能详的旋律在红塔礼堂传出,拉开了花灯戏《山村·小河·月亮》在京表演的精彩序幕。详细》》》

  演出结束当晚,文化部党组、部长观看演出后对《山村·小河·月亮》给予了高度评价:“全剧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展示了弥渡花灯的艺术魅力。”

  7月23日首场会演结束后,文化部艺术司随即召开了“一剧一评”会,来自全国各地的8位著名戏曲专家对《山村·小河·月亮》进行了中肯、精彩的点评,一致认为该大戏歌美、舞美、故事美;人美、景美、服饰美,为他们送上了一场视听盛宴,让他们再次感受到了多南的无穷魅力。

  从云南考入大学,硕士毕业后就留在工作,担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所长、《出版与发行研究》主编的李晓晔,离开家乡已经20多年,但心中时刻装满着对家乡的那份割舍不掉的眷恋。当他得知弥渡花灯《山村·小河·月亮》即将上演,特意带着刚从读书回京度假的儿子前来观看演出。“这部戏将歌与舞、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服饰色彩艳丽,灯光绚丽多彩,非常美,很精彩,震撼,把我们的思绪又带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然儿子生长在,但是我要让他了解家乡的文化,关注家乡的变化,永远守住那份割舍不断的家乡情结,所以今天特意带着儿子来观看这部戏,真的没想到大理州一个小小的弥渡县,竟能打造出如此完美的地道云南花灯大戏,作为一个云南人,我为家乡骄傲。”

  来自美国斯达拉艺术中心的斯特拉·高拉、皮特等五位美国朋友,第一次到中国来,就观看到了如此精彩的花灯艺术表演,内心异常兴奋。斯特拉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是能从内心感受到这台花灯剧带来的美妙和震撼。”斯特拉女士连用5个“very beautiful”(非常美)来形容她对这台演出的喜爱。“到中国才了解到,在中国的西南边疆地区,有一个叫弥渡的小县城,还有这样优美的花灯艺术。这是我们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花灯艺术的魅力,感到非常高兴。” 详细》》》

  “这部戏好听、好看、有味,特别是男主角小石匠的表演,要表演有表演,要动作有动作,很可爱、很朴实,看着很舒服。”京剧院一级作曲家朱绍玉

  “好听、好看、好玩!整部戏很优美,很流畅,很亲切,也很接地气!”——梆子剧院一级演员刘玉玲

  “这场戏让我看到了戏曲的,那就是美!音乐美、舞蹈美、故事美、舞台艺术美、地域风情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馗

  “弥渡花灯,美不胜收!这部戏用戏曲的方式直接了当地表明了弥渡自己的文份。”——《剧本》副主编武丹丹

  “听着歌声、看着舞蹈,让我仿佛回到了中原大地《诗经》的歌唱时代。”——《中国文化报》理论部副主任杨晓华

  “这台戏充分展现了弥渡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山歌遗产。剧名虽然是《山村·小河·月亮》,而给我的感觉却是云南民歌印象。”——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菊

  精彩的演出在得到专家和观众肯定的同时,也让他们纷纷赞赏一个县级剧团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准实为不易。演职人员也纷纷表示,这场大戏让他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山村·小河·月亮》的成功演出,在倾倒了首都观众的同时,也增强了演职人员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他们好、传承好弥渡花灯、民歌文化的信心和责任。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