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两会视频直播引发过亿人次关注 人民网融发展再上台阶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8-20 19:25:47 人气: 标签:关于两会的新闻视频

  人民网3月13日电(杨佳 丁涛)截至3月12日直播结束,人民网联合腾讯网推出的大型视频直播栏目《两会进行时》累计访问量突破1亿人次。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多年来,人民网一直致力于做最好内容的网站。时势造英雄,站在“视频直播元年”的关键档口,人民网在今年中与腾讯网强强联手,首次推出每日连续9小时、总时长超100小时的两会直播,创下访问量过亿的记录,这样长时段、大规模的直播创下了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新纪录,这也是中央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首次合作打造时政类直播节目。

  今年,人民网“大直播”独领,不仅再次彰显出人民网强劲的创新能力以及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敢为人先的气魄,也充分体现出人民网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诚意。“读者喜欢什么样的形式,人民网就要用他们喜欢的形式提供服务,要这样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说。

  如何用新的报道方式、新的报道角度讲好“两会故事”,是各大竞争的焦点。人民网大型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每日从早九点到晚六点,9小时不间断。直播内容既有前方一线记者的现场报道,又有后方演播室的高端、权威解读,以及会场花絮及创意微视频。栏目中,记者、评论员轮番亮相,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与网民面对面,为网友们呈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两会视频盛宴。

  谈到为什么要做这个直播、为什么做这么长时段的产品,唐维红表示:“当下,可以说是‘无直播不新闻’‘无直播不两会’。移动端阅读虽然方便,但小段视频的呈现碎片化比较严重,不利于网友全面了解两会。人民网的‘大直播’不仅是网友了解两会的‘直通车’,也是众多优质内容的‘展示台’和‘数据库’,网友通过这个产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内容有诚意、形式有新意,“大直播”自然得到了网友积极的回馈。截至3月12日,人民网法人微博布2017两会相关微博310条,阅读量超过1.7亿,转评赞超17万。截至3月12日早8时,人民网法人微博创建并主持的“2017看两会”线万.

  不仅是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盛会,也是各竞技的舞台。两会记者人人直播,人民网的记者做直播所展现的是“国家队”的专业实力。每一场直播连线,人民网前方记者在几分钟的连线时间里传递的都是满满的信息,并不时穿插代表委员的随机采访。例如政协新闻发布会后,人民网记者卡位精准,成功抢到“加时提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答复人民网“我没有给自己打满分”一句登上多家新闻标题。

  除了出镜记者要足够专业,直播节目要想火,还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服务。人民网的两会直播可谓一辆“直通车”。从内容上看,“直通车”与大会同起同停,几乎涵盖当日两会所有的信息。点播、回放等功能还可以让用户随时“上车”、随时“下车”,让无法全程跟进的网友能够随时回看。此外,这也是各种端口的“直通车”,人民网直播将PC端、移动端、客户端全部打通,实现所有内容实时共享,并同步为用户推送。

  人民网的直播也是“展示台”和“数据库”。这个“展示台”的内容由整个系支撑,不仅集纳了人民网自己优秀的短视频、直播内容,还可以看到30多个工作室生产的视频直播内容。两会期间,平台天天更新、天天充实;即便两会结束,这个专题仍会放在网上,充当用户与作者的“数据库”,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别具一格又贴近用户,这样的直播想不火都难。

  首次试水如此大规模、长时段的直播,技术保障是一个难题。人民网副总编辑罗华坦言,今年两会直播难点集中体现在技术方面。“尤其在直播前方信号中断时,后方团队如何直播质量,这方面我们的经验还不是很多,这对主持人、导播、整个技术团队,包括后方的剪辑团队是个非常大的。”罗华说。

  网络电视部主任雷阳介绍,“这次‘大直播’完全依靠移动网络传输前方信号,对网络要求较高。人民网专门为前方记者配备了4G传输腰包,可以多网络、多运营商、多链传输视频信号。”

  不仅如此,“大直播”还启用了人民网2016年自主研发的移动直播平台,这一已经吸引百余家机构、机构、知名自、名人明星等入驻的直播平台,能满足多、跨区域等多种场景中音视频流切换处理要求,全一体化导播台和移动直播台APP给人民网带来了采编工作的移动化“小”。

  从信号采集、传输网络、分发渠道、应用程序到播放内核,人民网的技术投入在今年的两会中实现全面提升,在推流、传输、播放、软硬编结合、网络自适应、移动端适配性上实现了对用户的贴身服务,让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快速、便捷、高质地享受移动直播新技术带来的价值。

  每年,不仅是对外报道的阵地,也是练兵的平台。今年是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融合的重要战场。对此,罗华也说:“人民网今年的两会直播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内部的深度融合。在直播过程中不断地穿插各个融工作室、新闻客户端、海外网等部门制作的一些视频产品,如此大规模的融合,还是首次。”

  “大直播”开始以来,记者、编辑频频亮相《两会进行时》栏目,与主持人共同完成直播、解读、点评;直播过程中,人民网多次使用中央厨房各工作室、客户端视频产品;两会一线,人民网前方记者与记者频繁互动,紧密交流……

  融合发展也带来效率的提升。“部长通道”是每年一条重要的“新闻热线”,也是各鏖战的重要场所。为了提升效率,让不同“端”的记者更好地发挥“融力量”,采访组都会事先搭建临时微信群。采访前,各端记者通过微信群相互认识,沟通信息;采访中,采访组负责人情况,及时作出指导,提升了前方采访和新闻产品推送的效率。

  为了将“三端”优势资源用足,对于记者第一时间传回的文字稿,采访组有关负责人审定后,立即向“三端”推送,实现渠道共享。此外,采访组还协调记者现场为人民网、新中心做口播解读,实现了资源渠道共享,拓宽了融合“广度”。这种事前做足准备,打通全社采访资源、渠道的报道,彰显出了“人民系”的“融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从事新研究的赵敬老师这样评价《两会进行时》:“该节目今年的突出亮点在于一方面立足用户大数据,根据后台的数据梳理大家最关心的,另一方面通过多平台直播联盟搭建更多元的渠道。在报道形式上,从时效的最前线到深度解读的专题报道,照顾了新闻形态多样性。在内容广度上,从清楚的事实传达到从明晰的观点输出,体现了信息加工的丰富性。”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业界也在不断变化。此次试水100小时大直播,对人民网而言,收获何在?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告诉记者:“试水大直播,让我们发现了自身的潜力,印证了我们的优势,增添了我们的信心。但也要看到‘融’对记者的要求也更高了,要写得了稿、拍得了照,出得了镜,甚至还要剪得了片……我们在摸索、在适应、在进步。在做最好内容的网站这件事儿上,人民网从未止步。”

  推荐: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