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唐宛) 本报微信公众平台开通近半年,微友踊跃提供各类新闻线索,一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线索被本报采用,截至目前,本报已刊发微友报料近百篇,其中一些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今年1月,本报根据微友提供的线索,刊发了《严冬南湖上演感人一幕 众市民拉链勇救3名落水学生》一稿,随即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寻找救人英雄”的热潮,由此引发一系列后续报道;市民王先生通过本报微信求助,为家中几百株竹子寻买主。记者采写的《本报微友家种300余株竹子欲通过本报寻求买主》见报当天,300余株竹子便售罄。此外,《我的货车是不是“黄标车” 微友求助本报记者联系部门详细解答》《机动车“鸠占鹊巢”自行车难行》等的线索均来自微友报料。这些线索中既有微友发现的突发事、感人事、新鲜事,又有微友本人遇到的难事、急事。微信上每一条信息都代表着微友对本报的信任与支持,而本报对于每一位微友的留言都会尽量予以答复或解决。 微信开通后,除接收新闻线索外,还有很多微友通过这一平台与记者唠起了家常,并由此成为本报的读者。市民许女士在微信上发出的第一条信息就是向晚报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新闻线索。此后,许女士成为了本报微信的粉丝。“记者、编辑朋友们辛苦了!”“今天是五一劳动节,祝记者朋友们节日快乐!”提供线索之余,许女士经常发来温暖的问候语。像许女士这样的微友还有很多。如今,本报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继新闻热线之后的又一方便、灵活的编读交流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