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评】怎样支持以身试险的“阻泳人”? 网评特约评论员 武昆 6年来,每逢黄河汛期, 6年来,每逢黄河汛期,王和新就一天到晚在河岸边转悠,他的腰上挂着高音喇叭,看到有人想下水游泳就上前劝阻。(10月16日法制晚报) 王和新本来是一名黄河上的义务捞尸人,因为看多了太多家庭的悲伤与破碎,才决定当一个“阻泳人”,他认为,在水情复杂的水域,远离才是避免悲剧的最好措施。 王和新这项工作干得辛苦,每天得沿着河岸不停地巡视,见到想要下河游泳的人,口头劝阻往往起不到效果,甚至有人说他多管闲事,对他冷嘲热讽。这时候,王和新就不得不以身试险,亲自下水来展示水况——看到王和新在河水中,有时只是多走了一步,水就马上从膝盖漫到脖子,想要下河的人才会心服口服地表示感谢,并打消游泳的念头。 不得不说,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悲剧,王和新义无反顾地当了一名辛苦的“阻泳人”,这行为完全称得上,到现在,义务加入“阻泳”队伍的人越来越多,也很显著——“2017年,截止现在,黄河章丘段零溺亡”。但是,在王和新等人行为的背后,却也让人感到一丝无奈——为什么常常需要王和新们冒着生命“以身试险”,才能一些冲动行为呢? 国庆期间,屡次出现游客违规停车并打开车窗,甚至于走出驾车行为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不得不在园中加设了电网;钱塘江观潮台旁也设起了高高的隔离栏……就是为了“见景冲动”者们不管不顾进入区域——但尴尬的是,很多时候,的教训,也换不回一些人对规则的。 规则、大自然的行为背后,展示出来的是极端的思想,“但求当下痛快,哪管身后”,比如不少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为了让自己拍的照片美一点,就把雕塑拿来当马骑;为了拍得画面好一点,就随意攀爬隔离栏杆;再如不久前几名游客在可可西里,为了近距离拍摄藏羚羊,竟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否给藏羚羊带来,驾着越野车疯狂追逐藏羚羊……这些行为,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很的行为。 或许,从某些角度来说,我们的社会,对于一些违反规则者,是否太过于宽容?一旦出现事故,首先受到追问的就是所谓“安全措施”,个体作为受伤者,总是得到更多的同情与补偿。当然,首先追问公共服务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相关部门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使得我们的公共服务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如果将这种宽容无地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显然就会更多人用无所谓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违反规则。 黄河水情复杂,不能随意去游泳,这其实是相关部门一直以来都在向传达的信息。但是,“阻泳人”却还是经常要以身试险去别人,这是很尴尬的事。怎样才能让他们不要用以身试险的方式去工作?恐怕更多地还得从素质教育上入手,让大家遵守规则,并对大自然保持一个的心态——这不单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规则守护者们的尊重。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