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猴的属相婚配表 曾几何时,在职场上,同事之间、客户之间不知不觉冒出了一大堆新奇的称谓,“”和“帅哥”只代表性别;“亲爱的”只代表我认识你,却不一定想得起你姓甚名谁。但是,当办公室里同时出现了3个Jack、4个Rose,当老板和下属都是Paul……这一切让原本忙碌的办公室变得越发难缠。一家港资百货公司的行政Ada告诉记者,“老板再也看不下去了,不得已紧急启动程序——‘清理英文名’,或许一周后我就不叫Ada了。” 由于是港资背景的百货公司,刘黎进公司的第一天就被告知两大要点:会看会写繁体字;使用英文名字。于是,入职的第二天开始,“Ada”成了刘黎的代名词,“进公司5年了,Ada都叫习惯了,你要叫我刘黎可能一下子还反应不过来了。相信很多人即使也想不出我姓甚名谁了。”Ada告诉记者:“读书的时候没有使用英文名字的习惯,现在为了工作需要,就取了Ada这个最简单的名字。” 在近5年中,公司前前后后招了五六十名本土员工,为了适应企业文化,大家都取了英文名。然而,日积月累大家逐渐发现,在办公室叫一声“Rose”,至少有两个人答应。开部门会议,居然经理和文员都叫“Sophia”。 Ada说:“人家老外的名字都是有意义的,但我们中国人起英文名字纯属交流需要,根本不考虑具体意思。就好比我,懒得去想什么好听、什么意义深刻,翻开字典‘A’打头的女性名字第一页,字母最少就是‘Ada’,几秒钟搞定了。”正是因为这样,Rose、Amy、Jack……这种大众化的名字在办公室里满天飞。 “其实大家都知道存在这种重名的情况,但不知道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地步。”Ada向记者透露,由于要注册统一的公司邮箱,两周前HR来统计人事档案,让大家把英文名字都报上去,结果看到收上来的信息,发现工作无法推进下去。“我们公司上上下下100多个人,居然有6个叫‘Amy’的,年纪最大的46岁在后勤部,最小今年刚毕业才23岁,其中一个‘Amy’还是过来的市场部主管。”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两个“Amy”在一个部门任职,所以为了区分,一个叫“AmyWang”,一个叫“AmyLuo”。 如果说更换公司邮箱反映出公司员工称呼混乱已是积重难返,那技术部Paul接到总裁夫人电话则是导致公司启动“清理英文名”计划的导火线。记者从Ada所在的公司了解到,总公司派驻上海的总裁也叫Paul,是个标准的ABC,与今年被公司高薪聘请回来的IT达人徐超同名。 “说技术部的Paul胆大包天有些他了,人家本来就是外企的IT精英,这个名字已经叫了好几年了,现在到我们公司,自然也就沿用了这个名字。”Ada告诉记者:“上周,总裁夫人从打电话来,意思是女儿港大毕业了,让Paul安排假期回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她打办公室电话没找到他人,就让前台小姐转接。结果那天前台的Tine犯糊涂,没听清楚就直接把电话转给了也叫Paul的徐超。” 虽然,总裁夫人在电话里没说什么,但毕竟涉及到个人私事,又是在办公时间,多少令老板有些郁闷。于是,为了解决这一办公室“隐患”,总裁Paul命令人事部开始做计划,彻底清理办公室不合理的英文名字。 据Ada介绍,从目前来看,清理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有重名的,根据级别高低取舍,也就是说总裁还叫“Paul”,徐超就要改名字了。“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影响不大,毕竟不是改中文名牵涉到姓氏、辈份,无非就是换几个字母。” 此外,为了避免“凯莉”、“玛丽”、“贝斯”、“黛思”……这些没营养的名字大量在办公室里,这次“清理”的对象还包括一些不规范、涵义不佳的英文名。“就像‘Zuma’是款小游戏、‘Carey’在美国文化中是不吉利的名字,反正有好多规矩。HR整理了一份发到公共信息平台上,大家对照之后,修改自己的名字,周末前。经过人事部核准、登记,下周开始使用新名字。” “混迹外资、港资、台资企业第一步:取好英文名”,为了适应企业文化,为了日常交流沟通方便,如今许多外资、港资、台资企业工作的白领都有一个英文名字。但是,由于文化差异,我们取英文名字纯粹是为了“被叫”的需要,自然不会像取中文名字这么考究。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外企人事部门负责人都表示,英文名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是一种称呼,很多名字都是随意取的,并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员工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有时候在国外客户交流中,一报上名来,可能立即就会令人觉得这个名字太过于滑稽可笑。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不严谨的感觉,有可能不利于企业形象。 此外,记者了解到,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有可能是造成使用英文名的最大误区。很多人使用的英文名,其实都不是名字,而是国外的姓氏,比如Burke、Benson等。 2、受到中文化差异的影响,一些中国人认为好听的英文名字,在文化背景的表义中含有负面意义。 4、还有些人搞错词性,用形容词做名字,如Lucky、Happy等。某些形容词或者动词在有可能成为姓氏,但不能作名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