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2年上半年旅游热度报告》;近期,长江沿线各地陆续召开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相关座谈会、推进会等,积极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自湖北按下团队“跨省游”重启键,各大旅行社忙碌起来,众多景区人气渐旺,全省旅游经济增势迅猛。 7月22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举办第三季度学术发布会,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中国电信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旅游热度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2022年上半年的旅游热度总体情况、区域客流热度特征、疫情对城市旅游热度影响等方面。 上半年总游客量空间上呈现“两点一线”的分布特征,“一线”是长江流域沿线,包括成都、重庆、武汉、上海等地总游客量占比高,“两点”是和广州。总游客量的分布特征由本地游客量和流入游客量共同形成,其中本地游客量以上海、郑州、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分布最为集中,该地区人口密集,疫情管控使得本地化出游居多,而流入游客量以多个单点城市优势明显为特征。 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上半年本地游客量减少比外地游客量减少多8%,本地游客量占比仍高于外地游客量占比。疫情期间,外地游客量整体收缩明显,基数不高,与去年对比上半年外地游客量下降幅度相对更小。6月旅游热度回升,游客城市客流总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60%左右,东部地区总体恢复情况好于西部地区。2022年上半年本地游客量占比减少14.53%,本地游客占比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华北和新疆西部等地区。 上半年流入游客量受第二季度影响同比2021年大幅下降,但6月旅游热度逐渐回升,中部地区的恢复率总体好于其它地区。2022年上半年流入游客量与2019年同期相比,恢复率为24.8%,四川、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城市恢复率超过50%。与2021同比流入游客量增加的城市分布于东北西南向的斜对角线月份旅游热度逐渐回升,流入游客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45.1%,其中中部地区的恢复率总体好于其它地区。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流入游客量环比减少23.4%,和部分城市呈现环比上升趋势。 2022年上半年外来游客密度东西差异明显,高热度城市的溢出效应突出。乌鲁木齐在西北地区一枝独秀,外来游客密度明显高于该区域其它城市。外来游客密度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流入游客量大的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如武汉及周边的黄石、黄冈,西安及周边的咸阳,成都及周边的德阳、眉山、广元等地。二季度外来游客密度整体上明显低于一季度,只有广东东莞、中山、浙江绍兴等少数城市外来游客密度出现增长。 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城市跨市出游热度降低,6月市场回升,东部地区跨市出游热度的回升快于西部地区。与2019年相比,2022年上半年大部分地区流出游客量恢复至疫前的25-50%,其中新疆西部、川西地区以及周边地区恢复率高于50%。与2021年相比,上半年90%以上的城市流出游客量降低。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少部分城市流出游客量增加,其受疫情的影响较小。6月跨市出游热度回升,东部地区的回升速度快于西部地区。 上半年本地出游热度高于外地出游热度,6月本地出游热度恢复好于外地出游热度。2022年旅游城市本地出游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减少明显,但本地出游量占比仍高于外地出游量占比。6月旅游城市本地出游量恢复至2021年的80%,外地出游量恢复至2021年的45%,中、西部地区恢复情况总体好于东部地区。 上半年,流入游客量和流出游客量均较大的成都、广州等地,其机场和高铁站的防疫压力也更大,既要预防外来疫情,又要预防本地疫情向外扩散。、西安、武汉、成都及其周边的城市外来游客密度更大导致其景点、景区等旅游场所的疫情风险更高。2022年上半年本地游客量排名靠前的重庆、、成都等城市预防本地扩散的压力更大;上半年本地游客出游频率排名靠前的长沙、银川等地,疫情在本地扩散的风险更高。 目前,七月有新增确诊病例的城市主要包括广西北海、甘肃、广东深圳、四川成都。这些城市的疫情有往外地扩散的风险,且其对应目的地接待的该地游客越多,则风险越大。比如北海对应的目的地以省内和邻省广东的城市为主,对应的目的地包括省内城市、乌鲁木齐、成都、重庆等,深圳对应的目的地集中在东部、东北地区以及乌鲁木齐,成都作为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其影响的目的地数量最多,范围最广。暑期、成都、深圳等地到西北和东北地区旅游的游客增多,使得北方防疫压力增大。 旅游城市6月迎来客流回升,7月大概率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回升。6月增长最明显的区域是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和新疆部分城市增长也较明显,随着各地进一步推进科学防疫和精准防控,疫情对旅游热度的影响有减弱迹象。夏季多地爆发高温,纬度较高的东北、西北和地区,以及云南、贵州等中高海拔地区旅游吸引力更强,室外的旅游活动会因高温受到一定,植被覆盖率高的游憩区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多适游户外活动空间,将更受游客欢迎。 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旅游热度整体下降,6月旅游热度回升,本地游客占比仍高于外地游客占比,高热度城市的溢出效应突出。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回暖向好,文旅行业应坚定信心,把握趋势,继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江河互济”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 近期,长江沿线各地陆续召开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相关座谈会、推进会等,从规划编制、项目储备等角度发力,扎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广大文旅业界也纷纷聚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从文化传承、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长江文旅融合,擦亮中华文化标志。 长江沿线各地高度重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其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纷纷统筹资源、调动力量,挖掘和研究阐释长江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长江故事。 山城重庆有着灿烂的长江文化、多彩的旅游资源。长江三峡尽显江山壮丽;白帝城、钓鱼城载入史册;大足石刻、洪崖洞备受游客追捧。近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座谈会召开,会上介绍,自今年4月以来,全市各区县策划储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共计270个,涉及博物馆、纪念馆、特色公园、文化旅游复合廊道等六大类项目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正在编制。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干线流经最长的省份,汉江在这里汇入长江,造就了“两江四岸”的城市——武汉市,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城市风貌;江汉地区的荆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湖北省委副、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荣灿到武汉调研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谋划情况,听取长江国家博物馆规划汇报。李荣灿提出,要立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定位,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湖北段建设,努力打造全国前列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样板段、长江文化展示阐释核心区、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长江国家博物馆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棋眼”,要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省市联动配合,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长江国家博物馆规划设计,力争项目尽快落地、早见成效。 7月14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多位专家学者从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文化研究等不同方面,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今年4月,江苏还印发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 长江沿线各地在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方面纷纷发力,还有很多推进亮点。如,青海开展长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关于开展江西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的通知》;湖南公开招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规划稿项目。 近年来,长江流域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迅速,长江文化挖掘和阐释工作不断深化,水上文旅项目、沿江景区景点建设不断推进,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个个有力支撑点。 当前,马市紧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以“人民长江、长江人民”为主题,共抓大、不搞大开发,通过开展长江文化传承、研发挖掘、文化三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好“长”。 云阳县是三峡库区核心区县。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云阳段)重点项目的云阳县旅游集散中心及云阳博物馆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宏伟的建筑格局正在一点点露出端倪。云阳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主任王熳说,云阳县策划储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建设项目共计22个,总投资102.4亿元。云阳县旅游集散中心及云阳博物馆项目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左右,项目将旅游集散中心与博物馆建在一起,建成后,将成为一处重要景观节点。 湖北易游天下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刘显金:“长江流域文旅项目开发有很大潜力。要增强区域联动,相互交流、资源互补、共同打造;要注重创意创新,尤其可在夜游、大型演艺等方向进行探索;要注重参与性,产品要增加娱乐互动的现代技术,增强趣味性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沿线余个省区市,涵盖文化和展示、文旅发展和融合等各个方面。随着各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推进,业界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 对于如何推进长江文旅融合,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熊剑平,推动长江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四个方面:一是紧抓文化内核,这不仅仅是部门的事,需要广大人民对当地文化饱含深情,只有充分热爱才能持续创新;二是打响文化品牌,打破地理、产业壁垒,打造核心产品;三是盘活文旅产业,尤其通过文创引领,以点带面地促进文旅产业全面发展;四是讲好长江故事,通过公开征集文旅IP等方式,让沉睡千百年的文物活起来,讲述长江悠久历史。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对丰富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向世界呈现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自湖北按下团队“跨省游”重启键,各大旅行社忙碌起来,众多景区人气渐旺,全省旅游经济增势迅猛。 连日来,避暑胜地神农架游客出现井喷式增长。恢复团队跨省游以及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双重利好叠加,使得神农架木鱼镇的众多酒店“一房难求”。据神农架文化和旅游局统计,6月20日至7月20日,神农架重点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2.3万人次,同比增长281.2%,其中高铁免票人数占51.4%;景区门票收入1629.4万元,同比增长72.9%。带动区内旅游收入约6.7亿元。辖区内星级及规模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达85%以上,客房收入同比增长约80.7%。旅行社共接待团队约6.7万人,同比增长67.5%。 “仙居之地”恩施也热闹起来。据统计,6月21日至7月20日,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利川腾龙洞等13家重点景区接待65.74万人,比“跨省游”恢复前一月同比增长329.38%。腾龙洞景区、屏山景区接待量超2019年同期水平,大峡谷等多个景区接待量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当地11家重点酒店入住率接近80%,多家酒店出现满房或连续多日满房情况。 携程大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前往神农架、恩施、襄阳、宜昌等鄂西地区旅游的数据呈现全域上升趋势。作为湖北重要旅游目的地,宜昌部分景区人气攀升,尤其是漂流景区,最高周末一天接待游客过万人;多家特色民宿和酒店也订单爆满,有的已经排到了8月份。截至7月19日,携程平台上,到宜昌出游的人次环比上月已实现39%的增长。 过去的一个月里,襄阳华侨城奇幻谷度假区接待游客51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60%,较1月至5月月均占比增长35%。近期该度假区推出的“奇幻大巡游”“电音派对”“山海奇趣夜”等主题活动,为省内外游客打造夏日休闲度假时光。 景区人气旺,酒店入住率高,旅行社也忙碌起来。“一部手机游湖北”平台数据显示,从6月21日至7月20日,湖北省旅行社签订团队旅游电子合同30051份、签订电子合同游客23.51万人、合同金额2.48亿元。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恢复跨省游后1个月,签订的电子合同金额达到前6个半月的255.7%,各项数据均大幅度上升。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武斌表示,近期将组织赴湖北周边省份和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开展“极目楚天·畅游湖北”旅游形象宣传和产品推广活动,同时继续深化“湖北人游湖北”活动,形成省内游、外省入鄂游互促互进的旅游客源市场新格局。 湖北放开跨省游,积压已久的旅游需求在暑假高峰期全面。旅行社抓住契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供给和优质的服务,激发游客消费潜力,推动湖北文旅市场复苏。
|